解码“成都样本”:中经智库蓝皮书揭示银发经济高质量发展先行示范
2025银发经济高质量发展论坛暨成都老年健康发展年会于29日在成都市召开。中国经济信息社党委书记、董事长潘海平正式发布了由中国经济信息社与成都市民政局共同编制的《2025成都银发经济发展蓝皮书》。
新华财经成都10月29日电(万令轩)2025银发经济高质量发展论坛暨成都老年健康发展年会于29日在成都市召开。在主论坛上,中国经济信息社党委书记、董事长潘海平正式发布了由中国经济信息社与成都市民政局共同编制的《2025成都银发经济发展蓝皮书》(以下简称“蓝皮书”)。

图为中国经济信息社党委书记、董事长潘海平发布《2025成都银发经济发展蓝皮书》
人口老龄化,是我国中长期发展的基本国情,也是推进中国式现代化进程中必须面对的重大课题。让亿万老年人共享发展成果、安享幸福晚年,既是一份沉甸甸的民生责任,也是一片蕴藏无限潜力的发展蓝海。
“成都立足国家中心城市定位,将应对人口老龄化的过程转化为推进产业升级、激发内需活力、增进社会福祉的进程,让老有所养底线更牢、老有所乐内涵更丰,老有所为舞台更广。”潘海平指出,《蓝皮书》以成都的生动实践,为这一时代课题献上一份具有参考价值的“成都答卷”。
《蓝皮书》显示,成都银发经济的发展脉络清晰可见,亮点纷呈。在产业集聚方面,前瞻构建“1+3+7+7”空间发展格局,推动各区县错位发展、优势互补,形成协同高效的银发经济集群生态;在服务供给方面,“15分钟养老服务圈”、家庭照护床位、长期护理保险制度等举措,真正实现“服务上门、关怀入心”;在科技赋能方面,全国首个城市级医养大模型成功上线,“成中医·云药房”高效链接千家机构,智能康复装备走向全球,让养老服务在保有“人情味”的同时,更增添“智慧感”。
成都立足产业规律与资源禀赋,以“固本培基、立柱架梁”的系统思维,前瞻布局并稳步构建起了银发经济“产业链+生态圈”的发展范本。《蓝皮书》显示,成都的探索,重在模式创新、系统推进:以服务、业态、科技“三融合”打破产业壁垒;以政策、市场、创新“三驱动”激发内生动力;以城乡、区域、产业链“三协同”优化资源配置。
当前,成都银发经济正面临从“基础保障型”向“品质升级型”的战略跨越。潘海平表示,未来应重点关注七大发展路径,一是健全多元主体协同治理格局;二是激活规模庞大的银发消费市场;三是构建韧性和安全的产业生态;四是深化科技与养老融合应用;五是夯实专业人才队伍根基;六是推动城乡服务资源均衡配置;七是塑造具有国际影响力的银发经济品牌。
据悉,本届论坛以“科技赋能银龄生活”为主题,聚焦人口老龄化应对之道与银发经济实践模式。论坛将立足国家站位、放眼国际视野,通过汇聚要素资源、交流思想经验、推动成果转化,为全国银发经济发展贡献“成都方案”与“成都智慧”。(完)
编辑:郭睿思
版权声明:未经新华财经书面授权许可,严禁任何个人或机构以任何形式复制、引用本文内容或观点。
免责声明:新华财经(中国金融信息网)为新华社承建的国家金融信息平台。任何情况下,本平台所发布的信息均不构成投资建议。如有问题,请联系客服:400-6123115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