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中经智库 > 自贸区 > 正文

报告显示:江苏自贸试验区首创性集成式改革效应凸显

新华财经|2024年08月30日
阅读量:

《中国(江苏)自由贸易试验区五周年发展报告》显示,五年来江苏自贸试验区围绕“国内一流、国际公认”目标持续发力,以制度创新为核心先行先试,紧密结合江苏产业实际开展首创性差别化探索,推动改革创新由局部探索、破冰突围到系统集成、全面深化转变。

新华财经南京8月30日电(沈璇 米敬雯) 中国(江苏)自由贸易试验区(以下简称“江苏自贸试验区”)迎来挂牌设立五周年。8月30日,《中国(江苏)自由贸易试验区五周年发展报告》(以下简称“报告”)在江苏南京正式发布。报告指出,五年来,江苏自贸试验区围绕“国内一流、国际公认”目标持续发力,以制度创新为核心先行先试,紧密结合江苏产业实际开展首创性差别化探索,推动改革创新由局部探索、破冰突围到系统集成、全面深化转变。

报告显示,江苏自贸区已打造形成一批重要改革成果和品牌。成立五年间,共形成近400项制度创新经验案例,其中25项在国家层面复制推广、137项在省内复制推广。

在推动全产业链创新发展方面,江苏自贸试验区瞄准生物医药这一核心优势产业,在全国率先推动生物医药“研发—制造—流通—使用—保障—安全”全产业链开放创新,在保障安全的基础上针对产业难点和堵点布局推动改革,破解制约产业发展的制度型障碍约束。当前,生物医药全产业链开放创新已成为江苏自贸试验区标志性改革品牌。

在贸易制度创新方面,江苏自贸试验区针对通关业务便利化、AEO企业认证和管理、特殊物品监管、培育多元新业态,形成便利化制度安排,高标准建设国际贸易“单一窗口”,对重大外资产业类项目从资金扶持、项目用能、环境容量、土地支持、金融服务等方面进行全方位保障。

在营商环境优化方面,江苏自贸试验区探索实施“不见面审批”“证照分离”“审管联动”等改革举措,首创“审批、监管、执法”闭环管理机制,构建知识产权全链条改革工作体系,积极探索知识产权质押融资、知识产权证券化等改革试点,在涉外法律领域加快构建商事纠纷多元化解机制,相继成立苏州国际商事法庭、南京国际商事法庭,打造更具国际影响力、公信力的区域国际商事争端解决中心。

在关键要素流动方面,江苏自贸试验区通过建立与国际接轨的人才服务管理体制机制,促进和规范数据跨境流动,研究制定跨境数据流动负面清单,搭建公共服务平台,推出行业数据清单、数字身份互认、数字贸易数据跟踪、数据产业发展等细分措施,破除人才、数据等关键要素流动面临的体制机制障碍。

在系统性风险化解方面,江苏自贸试验区统筹发展与安全,坚持总体国家安全观,围绕防范化解系统性风险靠前制度集成创新。坚持底线思维,防范和化解贸易自由便利、投资自由便利、生物、金融、网络和数据安全、人员流动、公共卫生、生态安全、意识形态等重点领域面临的风险,构建了安全高效的风险防控体系。

近期召开的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强调“实施自由贸易试验区提升战略,鼓励首创性、集成式探索”。报告认为,这将赋予自贸试验区更为重大的历史使命。站在时代最前沿,江苏自贸试验区要坚持面向全球,自觉担负起时代赋予的改革开放使命,更好地为国家试制度、补短板、探新路,更好地服务国家改革发展大局,奋力走在全国改革开放前列。

据悉,报告由江苏省商务厅(自贸办)委托新华社中国经济信息社开展编制。报告系统梳理了江苏自贸试验区的建设历程,总结五年来的建设成效。新华社中国经济信息社是新华社直属的专业经济信息采集和服务机构,是新华社国家高端智库经济研究中心的建设主体。

 

编辑:何燕燕

 

版权声明:未经新华财经书面授权许可,严禁任何个人或机构以任何形式复制、引用本文内容或观点。

免责声明:新华财经为新华社承建的国家金融信息平台。任何情况下,本平台所发布的信息均不构成投资建议。如有问题,请联系客服:400-6123115

新华财经声明:本文内容仅供参考,不构成投资建议。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自担。
传播矩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