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东理工大学专家聚首国家工业软件大会 共谋国产工业软件发展新篇章
在上海举办的2024国家工业软件大会上,华东理工大学的专家学者在会上积极发声,针对我国工业软件行业面临的挑战与机遇,提出了加大复合型人才培养、加强国内协同创新、支持早期产品迭代及加强行业标准建设等诸多建设性意见。
新华财经上海11月11日电(万令轩)11月8至10日,2024国家工业软件大会在上海召开,此次大会汇聚了20余位院士、200余所高校与企业代表以及千余位行业专家,共同探讨工业软件在新型工业化进程中的关键作用及其自主可控发展路径。来自华东理工大学的专家学者在会上积极发声,针对我国工业软件行业面临的挑战与机遇,提出了诸多建设性意见。
当前,在数字化转型的浪潮中,工业软件已成为企业实现操作稳定性和专业性飞跃的关键。它不仅承载着知识沉淀与企业运营效率提升的重任,还通过精确控制与优化决策,有效提升了操作稳定性与专业水平,实现了人机共进。尽管我国工业软件已经取得长足进展,但在高端市场占比、算法性能、业务协同以及特定领域软件研发等方面仍存在一定短板。
面对这些问题,华东理工大学校长助理、研究生院院长杜文莉在接受采访时指出,复合型人才短缺已成为制约工业软件行业发展的关键问题。特别是在工业软件领域,既懂原理又懂应用的复合型人才尤为稀缺,但现有课程体系和产业人员结构无法满足这一需求。
为破解这一问题,华东理工大学牵头多家单位和龙头企业合作共建了国家流程制造智能调控技术创新中心(以下简称“国创中心”)通过长期与高校合作并紧密结合产业实践,国创中心将促进基础研究成果向产业应用的转化,推动产学研用的深度融合,解决行业痛点,打通科技与产业之间的“最后一公里”,构建完整的创新链条。
国创中心设定了明确的“三步走”战略目标。第一步到2025年,国创中心计划实现工业软件产品技术成熟度达到TRL7级,研制出国产自主可控的系统样机。第二步至2030年,技术成熟度将达到TRL8级,研制出专用工业软件,部分模块达到国际领先水平,并推广至全行业。第三步到2035年,国创中心的技术成熟度将达到TRL9级,形成完整的流程制造智能调控技术标准体系,软件功能与性能达到国际领先水平,实现国内外的广泛应用。
会上,华东理工大学的多位专家还指出了我国工业软件发展的其他核心瓶颈。副教授薛栋提到,在高精工业软件和工业操作系统领域,国外品牌仍占主导地位,国内底层控制软件虽有进展,但高端市场的国产化程度明显不足。此外,人工智能、互联网、大数据等新一代信息技术与工业操作系统融合不足,这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我国工业软件的自主可控发展。教授杨明磊提到,决策算法和业务协同是当前国产工业软件发展的两大核心瓶颈。在算法方面,国产工业软件的计算效率、收敛精度和问题溯源能力有待进一步提高。在业务协同方面,不同层级业务的软件集成度低,导致业务之间的协同合作存在障碍,难以实现全流程、全业务链的高效协同。此外,他还指出,“工业软件有了基础版本之后应该尽快投放至应用场景中,通过工业实践加速软件版本迭代与熟化。”硕士生导师段兆阳表示,在化工流程模拟软件等特定领域,我国工业软件也面临多重挑战。“跨学科的知识融合、考虑灵活性和兼容性的模块化软件架构设计,以及软件与人工智能和高性能计算等先进技术的高效适配等问题,都是制约我国工业软件自主可控研发的关键因素。”
针对这些问题,华东理工大学的专家们提出了以下建议:一是加大复合型人才培养力度,优化激励机制以激发创新活力;二是加强国内协同创新,形成产学研用的深度合作机制;三是支持早期产品迭代以加速技术更新,形成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技术和软件产品;四是加强行业标准建设以提升国际竞争力。
随着制造业数字化转型的深入推进和自主可控需求的不断提升,国产工业软件迎来更加广阔的发展前景。政府、企业和科研机构将共同努力,加强合作与创新,推动国产工业软件的自主可控发展,为制造业的高质量发展提供有力支撑。
此次大会由中国自动化学会主办,中国系统工程学会、中国机械工程学会、中国仪器仪表学会、中国计算机学会、中国金属学会、中国有色金属学会、中国化工学会、中国仿真学会联合协办,上海市松江区人民政府、华东理工大学、国家流程制造智能调控技术创新中心、国家智能设计与数控技术创新中心、国家数字建造技术创新中心、国家集成电路设计自动化技术创新中心、全国/国家重点实验室以及行业龙头企业中国石油化工集团有限公司、国家能源投资集团有限责任公司、中国机械工业集团有限公司等30家单位联合承办。
编辑:何燕燕
版权声明:未经新华财经书面授权许可,严禁任何个人或机构以任何形式复制、引用本文内容或观点。
免责声明:新华财经为新华社承建的国家金融信息平台。任何情况下,本平台所发布的信息均不构成投资建议。如有问题,请联系客服:400-61231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