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三会”解“三事” 推动“三个转变”——江津区党建引领基层治理有妙招
22日,重庆江津区召开以“三会”解决“三事”专题研讨会,来自高校、市区各单位的专家学者,共商共议基层治理新探索。
新华财经重庆11月24日电(记者李松) 22日,重庆江津区召开以“三会”解决“三事”专题研讨会,来自高校、市区各单位的专家学者,共商共议基层治理新探索。
据了解,近年来江津探索实施“三会”解决“三事”,变“反应式管理”为“参与式治理”,推动了“议事形式化”向“议事规范化”转变、“为民做主”向“由民做主”转变、“反应式管理”向“参与式治理”转变。
长期以来,一些地方基层治理处于反应式管理状态,议事内容相对宽泛、议事流程相对无序、议事成效相对偏低。为精准破题,鼎山街道创新推出“三会”解“三事”治理体系,并在江津区推广。
将政府管理事项和基本公共服务事项、重大基础设施建设和重大民生实事等8项涉及区、街道化解的事项界定为“公事”;将居民之间的共同事务、业委会、物业企业依法履职行为规范、集体资金资产资源“三资”管理等8项涉及社区居民共同事务界定为“共事”;将8项与居民自身相关的事项界定为“家事”。
在“三事分流”基础上,进一步明晰议事主体。由各街道党工委牵头,共建单位、社区党组织等组成,成立街道党建统领基层治理工作联席会,协商解决政府管理事项和基本公共服务等“公事”。由社区党组织牵头,“两代表一委员”、网格长、金牌调解员、物业企业、民情信息员、民主监督员、群众代表等组成社区评议会,协商解决本社区居民之间的共同事务等“共事”。由网格党组织牵头,成立由网格长、网格指导员、专(兼)职网格员、民情信息员、调解员,以及网格党员、热心居民、志愿者等组成的网格邻里会,对经议定属于“家事”的群众诉求,鼓励群众自力更生或通过市场途径解决。
要想通过“三会”实实在在把“三事”议好、议到位,真正破解基层治理“最后一米”难题,一套完整、科学的议事程序必不可少。
对此江津明确了“共同协商‘出主意’、多方联动‘协同办’、张榜公示‘大家评’”的三步议事办法,矛盾纠纷调处有人主办、有人监督,结果要向群众反馈,接受群众评议,实现问题“发现—分析—解决—评价—反馈”的全过程闭环。
贯通社区驿站、网格聆厅,通过街道基层治理指挥中心“一屏”横向联动“N”个社会力量,赋能形成上通下联、左整右合的民主协商“主轴”,并运用指挥中心一屏,全量归集协商事件总量、类型、来源、处置、评价等核心要素,初步实现一屏掌控、整体智治,既让“三事”的流转与处理更加高效,也为加速构建“一中心四板块一网格”基层智治体系奠定坚实基础。
今年以来,江津区加快实施“党建扎桩·治理结网”党建统领基层治理现代化改革,取得亮眼成绩。大力推动“一中心四板块一网格”基层智治体系建设,网格优化调整率、党组织组建率和社区专职网格员配备率均动态保持100%。按照“党的建设、经济发展、民生服务、平安法治”四板块,结合“25+N”岗位目录要求,设置25个固定岗位和4个特色岗位,实现精准治理。逐步完善区、街道、社区城市基层党建三级联席会议制度,落实资源、需求、项目“三张清单”。全覆盖推广运用乡村治理“积分制”“清单制”,总结提炼“院落制”经验做法,建立党员联系户,全面落实“三联系”“四必到”“五到位”工作机制,实现乡村有效治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