昆山市:以“红管先锋”品牌实践推动基层治理提质增效
为全面提升基层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水平,昆山市连续三年实施“红管先锋”基层党建书记项目,以“四红四强”为工作目标,以建强社区“大党委”为抓手,以物业行业党建为突破口,加强党建引领基层治理的实践探索。
新华财经南京11月27日电(谷殿清)作为全国百强县(市)之首,江苏省苏州市昆山市经济体量大、开放程度高、管理人口多,基层治理面临多重挑战。为全面提升基层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水平,昆山市始终把发展难题作为党建课题,连续三年实施“红管先锋”基层党建书记项目,以“四红四强”为工作目标,以建强社区“大党委”为抓手,以物业行业党建为突破口,加强党建引领基层治理的实践探索,实现了“资源力量由散到聚、物业管理由粗到精、多元共治由弱到强”的质变飞跃。
推动要素下沉织密组织体系
为突出社区党组织在基层治理中的核心地位,昆山推动组织向基层延伸、力量向基层下沉、资源向基层集聚。建强社区“大党委”220个,按照配齐社区民警、城管队员、共建单位负责人,物业企业管理员优先,业委会骨干优先的“三必配两优先”原则,吸纳兼职委员1344名,协商处理辖区内各项事务。建立需求、资源、项目“三张清单”和民意收集、协商议事、评议听证“三个会议”制度,使群众需求上得来、精准举措下得去,形成常态化问题解决的工作闭环。
昆山高新区仓基街社区召开“大党委”联席会议
昆山市建立了党建引领“网格吹哨、部门报到”工作机制,依托社会治理一体化综合指挥平台,整合党建、综治、城管等各类网格,按照“一网格一组织”成立网格党组织1745个,推动“网格员+警务员+消防协管员+物管员”四员联动进网格全覆盖,让各方治理要素在网格内集成发力,实现党建网、治理网、服务网深度融合。
资源下沉解决了社区工作力量不足、服务资源短缺、物业服务质量不高等问题。昆山高新区朝阳新村社区是一个“老房子多、老人多、老规划”的三老小区,但曾经社区专职人员只有9人。社区“大党委”的成立改变了这一局面,“大党委”成员单位精准打造“百户亮灯”“有衣有靠”等书记项目,回应了独居老人维修电灯电器、清洗大件床被套等服务需求。党建联盟成员单位市中医院和昆山商厦也定期走进社区开展义诊和慰问帮扶困难群体,为朝阳新村社区提供了强大后援。
筑牢红色堡垒助推服务提质
小区是基层社会治理的“最小细胞”,物业是社区服务的主体,与居民生活息息相关。昆山市按照“纵横结合、统筹管理”原则,由市住建局牵头,联合相关部门成立物业服务行业党建专委会,指导物业企业以单独组建、区城联建、行业统建等方式提升“两个覆盖”水平,实现符合条件的物业服务企业和物业项目党组织应建尽建率动态保持100%。
积极引导物业服务企业将党建工作写入公司章程,从“专业评价”和“满意度评价”两大维度构建物业服务质量评价体系并建立“红黑榜”,完善物业服务市场准入清退机制、物业行业信用管理等制度,建立物业服务企业诚信档案,推动物业服务企业提升服务水平。600个重点建设小区物业服务满意率和物业费主动缴纳率有效提升,康居新江南、更楼新苑等多个小区获评省级党建引领红色物业示范点。
聚焦基层服务“资源缺、不便捷”的问题,昆山建成1100余个“海棠花红”三级党群服务阵地,广泛吸纳各领域组织入驻,链接服务项目,统筹设置“新时代文明实践站”“24小时图书馆”“家门口的就业服务站”等功能场所。通过整合党群服务、智慧物业、网格管理等功能,提升社区智慧管理服务水平。陆家镇邹家角社区“党那里”、花桥经济开发区枫浜社区“万科魅力红”等先锋阵地成为“网红打卡地”。
昆山高新区思常社区悦丽花园小区“红芯管家·幸福驿站”
激发主体活力聚力共治共享
为推动多元主体参与社区共建共治,不断激发社区治理新活力,昆山市丰富拓展社区各类组织、社会群体,把社区工作人员、在职党员、居民志愿者、业委会、物业、“两新”组织等多元社会群体吸引凝聚起来,构建“党建引领、多方协同、全民参与”的治理体系。鼓励倡导符合条件的党员、公职人员、退休干部等竞选业委会成员,全市149个业委会(物管会)全部实现党员成员数量过半。
通过设立“四议两公开”“五治融合”等机制,创设“香樟树下拉家常”“有事好商量”“圆桌会议”等党群议事载体,引导居委会、业委会、物业企业等多元主体自我管理、自我服务,推动解决老旧小区加装电梯、垃圾分类点位布设等一批小区治理难题。
陆家镇陈巷社区陈巷花园居民协商议事
陆家镇邹家角社区,通过搭建协商议事“舞台”、培育居民志愿队伍、建立居民自治机制、树立优秀居民典型等方式充分激活党组织引领力、党员带动力、群众向心力,形成党建引领居民自治的生动实践,让居民成为基层自治“舞台”的主角。通过创新居民自治模式,引导居委会、业委会、物业服务企业等多元主体参与,协调解决社区生活、建设中的难题,昆山市不断提升治理效能。截至2023年10月底,全市小区通过“圆桌会议”协商解决小区公共事务2860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