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中经智库 > 基层党建 > 正文

“红宝箱”里传薪火 老党员胡金水的45载红色收藏路

新华社|2025年04月14日
阅读量:

在赣东北特委旧址,胡金水用2万余件藏品搭建起流动的“红色课堂”,让革命精神在新时代熠熠生辉。

暮春时节,赣东北特委旧址在细雨中更显沧桑,方志敏烈士的青铜雕像在松柏环绕中庄严肃穆。展厅内,73岁的老党员胡金水正向乐平市第五小学的孩子们讲述方志敏烈士的事迹。45年来,胡金水日复一日扎根革命老区,用2万余件藏品搭建起流动的“红色课堂”,让革命精神在新时代熠熠生辉。

336508372365275136.jpg

胡金水的“红色情缘”始于鄱湖之滨的红色沃土。

1952年出生的他,受家庭熏陶和从事保卫科宣传工作的影响,1979年踏上红色收藏之路。工作之余,他走遍各地寻访革命文物,退休后更将全部心血投入其中,把自家客厅、卧室变成小型红色博物馆——泛黄的《清贫》手稿、锈迹斑驳的军功章、字迹模糊的烈士家书……2万余件藏品串起“红色记忆”。

“每一件藏品都承载着革命先辈的英勇事迹和不朽精神,都是‘活着’的历史。”胡金水说。2012年,他接到居委会邀请,开始背着“红宝箱”走进社区、校园、机关和工厂。从此,这个肩扛40斤重木箱的身影,成为当地红色宣讲的“活招牌”。

一次,通往某山区小学的道路被大雪封堵,为兑现与孩子们的约定,胡金水背着“红宝箱”徒步5公里,膝盖冻得麻木,他却咬牙前行。抵达目的地后,他顾不上休息,立马打开木箱,向孩子们讲述藏品的“心声”。当孩子们触摸到泛黄的档案时,革命精神的种子在心中悄然扎根。

作为一名红色文化传播者,胡金水的坚持令人感动。当地相关部门为他搭建更多宣讲平台,学校、企业、社区纷纷邀约,越来越多群众主动捐赠藏品。

“收藏品是历史的见证者,要让它们‘活’起来,让历史‘走’入人心。”胡金水说。从青丝走到白发,胡金水始终坚信:每一件红色藏品都是革命火种,而他愿做传递火种的人。他用半个世纪的坚守,生动诠释了当文物与人心共鸣,当故事与时代共振,革命精神便有了永不褪色的生命力。(罗剑军 杨仁帮)

 

 

编辑:黄楷文

 

版权声明:未经新华财经书面授权许可,严禁任何个人或机构以任何形式复制、引用本文内容或观点。

免责声明:新华财经为新华社承建的国家金融信息平台。任何情况下,本平台所发布的信息均不构成投资建议。如有问题,请联系客服:400-6123115

新华财经声明:本文内容仅供参考,不构成投资建议。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自担。
传播矩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