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中经智库 > 基层党建 > 正文

内蒙古鄂尔多斯:东胜区“组工主播”上线!党建声音“破圈”传播

新华社|2025年05月26日
阅读量:

近期,东胜区委组织部创新推出“组工实践”栏目,通过政策解读、纪实跟拍、随机采访等形式,融入方言快板、网络热梗等多元表达,揭秘组工干部一线工作场景,展现组织建设的创新实践,拉近与党员群众的距离。

“大家好,我是东胜组工瑢瑢,今天主播带你探秘党建引领城市基层治理的新实践……”在新一期“东胜组工”视频号推送中,主播正通过镜头展示社情民意二维码(居民扫码即可反馈问题、参与社区议事)的应用场景。近期,东胜区委组织部创新推出“组工实践”栏目,通过政策解读、纪实跟拍、随机采访等形式,融入方言快板、网络热梗等多元表达,揭秘组工干部一线工作场景,展现组织建设的创新实践,拉近与党员群众的距离。栏目上线后迅速走红,已推出6部视频,累计播放量突破10.2万,成为当地党员干部群众热议的“爆款”。

从“文件”到“屏幕”:组工干部的传播破圈实践

曾经,组织工作宣传多以文件传达、会议部署为主,专业性强却传播乏力;如今,推出“组工实践”栏目将“基层党组织建设”转化为“村支书老刘的‘坚强堡垒党支部’奋进之路”等故事化表达。相关负责人表示,通过“内容年轻化、互动即时化”,组织工作从“文件里”走向“屏幕中”,从“会议室”融入“朋友圈”。

这一转变依托组织部门牵头抓总、乡镇街道联动参与的工作机制,专业团队深入乡镇街道实地拍摄,通过运用主播讲解、情景互动、现场访谈、快板等群众喜闻乐见的方式,让“身边人讲身边事、身边事教身边人”,以“接地气”的语言传递“有温度”的组工声音,推动典型经验从“纸面”走向“云端”。栏目上线3个月,官方视频号访问量增长400%,单条视频最高播放量破2.5万次,真正实现了“硬核政策软传播”。

从“微视角”到“大主题”:优质党建内容的传播密码

“薛书记,能给我们简单介绍一下什么是信托制物业吗?”在林荫街道绒纺社区农机小区内,组工主播瑢瑢与党总支部书记薛睿带领观众实地探访“信托制物业”这一创新模式。跟随镜头,焕然一新的老旧小区柏油路面上,居民们正悠闲散步;沙棘加工车间里,“90后”新农人向观众展示金灿灿的“天骄长青”沙棘果;兴胜街道“萌宝乐园”中,工作人员怀抱幼儿的笑容温暖人心。

看似分散的镜头,实则是“组工实践”栏目中党建引领基层治理的缩影。栏目创新采用“主播探秘”的节目形式,通过微观叙事折射宏观政策导向,打造“政策解读+一线实践”的内容闭环,围绕中央和地方最新政策,聚焦基层党建、乡村振兴、基层治理等领域的先进典型,既呈现基层党组织创新成果,又打造了集政策宣贯、经验推广、能力提升于一体的数字化学习平台,成为党员干部群众了解政策、学习典型的“云端课堂”。

从“流量”到“能量”:构建干群新连接

“往年冬天坐沙发都得裹棉裤,今年街道的供暖改造真是雪中送炭!”镜头前,兴胜街道玫瑰家园的李大爷摸着烫手的暖气片,眼角的皱纹都笑开了花,镜头背后是当地“暖城工程”覆盖2万户的民生答卷。在永胜村、常青村等基层一线,通过镜头真实记录以工代赈政策落地成效。受访农民王大爷攥着新领的劳务补贴感慨:“家门口干活既顾了庄稼,又挣了现钱,这政策实打实!”

这些变化源于干部与群众的双向奔赴。以增强“脚力、眼力、脑力、笔力”为抓手,主播化身“民情采集员”,走进田间地头、社区楼栋,用脚步丈量民情、用镜头捕捉需求,累计走访17个村(社区),记录群众所思所盼。从供暖改造到劳务增收,新媒体的“流量”优势正转化为基层治理的“能量”,推动“最后一公里”成为干群双向奔赴的暖心纽带。

党建宣传不是“板着脸说话”,组工干部也无需“正襟危坐”。用轻松语态解码红色基因,以真诚互动消弭距离感,新时代组织工作同样可以“圈粉”年轻一代。这既是传播方式的创新,更是“以人民为中心”工作理念的生动实践。(千阿瑢)

 

编辑:黄楷文

 

版权声明:未经新华财经书面授权许可,严禁任何个人或机构以任何形式复制、引用本文内容或观点。

免责声明:新华财经为新华社承建的国家金融信息平台。任何情况下,本平台所发布的信息均不构成投资建议。如有问题,请联系客服:400-6123115

新华财经声明:本文内容仅供参考,不构成投资建议。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自担。
传播矩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