党建聚势赋能“蓝色经济” 浙江普陀打造船舶海工产业高地
近年来,浙江省舟山市普陀区聚焦高端船舶与海工装备产业,加快推进产业链党建工作,着力建强链上组织、加大资源供给、优化惠企服务,持续打响“绿色修造船”品牌,为海洋经济高质量发展蓄势赋能。
舟山中远海运重工成为浙江省船舶修造领域首家获得“国家企业技术中心”认定的企业、全球首艘马士基大型集装箱船甲醇双燃料改装项目顺利完工交付、船舶海工产业链产值保持全省领跑……
近年来,浙江省舟山市普陀区聚焦高端船舶与海工装备产业,加快推进产业链党建工作,着力建强链上组织、加大资源供给、优化惠企服务,持续打响“绿色修造船”品牌,为海洋经济高质量发展蓄势赋能。
在六横岛船舶工业园,舟山鑫亚船舶制造有限公司的项目经办人王先生通过新投入使用的船舶企业服务驿站办理业务,“过去办一件事要跑多个窗口,现在驿站把服务送到‘家门口’,真正省心省力!”
这座今年3月启用的驿站,整合了公安、边检、海事等部门服务资源,提供118项基本政务与85项增值服务,真正实现“一窗受理、一站办结”。运行至今,已受理事项2280余件,大幅降低企业时间成本。
创新强链,激活产业链内生动能。在舟山中远海运重工的技术中心内,科研人员正围绕绿色船舶技术开展攻关。“党建成为我们技术创新的‘催化剂’。”公司相关负责人介绍,在产业链党委的推动下,企业与浙江大学、武汉理工大学等高校共建创新联合研发中心,采用“科技副总+产业导师”方式,让专家深度参与企业技术创新,共同攻克了多项行业关键技术难题。
产业的高质量发展,离不开坚强的组织保障。普陀区将党组织建在经济发展最活跃的产业链上,除了技术交流中心,还以舟山中远海运重工、鑫亚船厂、万邦重工等链主企业为核心,组建船舶海工产业链党委,由区分管领导担任“链长”,统筹产业发展全局。同时,用好区船舶修造行业协会平台,通过链上龙头企业示范带动,围绕组织建设、技术创新等方面开展党建联建,实现从“单点突破”到“全线作战”的转变,推动链上企业党组织覆盖率提升至70%。
“有了产业链党委,校企合作更加顺畅了。”这是许多企业的共同感受。普陀区通过建立党建联席会议机制,统筹“人才库”中党员技术专家定期上门指导,推动关键共性技术攻关。创新的“五联交流平台”——联智圆桌会、联创沙龙汇、联学开放日、联技工地课、联巡安全行,成为释放“前沿技术红包”的重要渠道。
今年以来,普陀区已举办各类产业对接活动168场,党建效能真正转化为产业实效。
资源汇聚链上,服务沉到一线。普陀区抽调经信、应急、属地镇街等单位党员业务骨干,组建“助链强企”服务小分队,通过项目、政策、服务“三张清单”工作机制,精准解决辖区企业诉求600余件。同时,积极搭建银企合作平台,引导金融机构为优质船舶海工企业提供配套支持,破解企业融资难题。
普陀区委组织部相关负责人表示,普陀将持续深化产业链党建工作模式,链接“政企研学金协”六方资源,推动产业链融通发展,加快船舶海工产业数字化、智能化转型,扩大“绿色修造船”品牌效应。
碧海蓝天之间,党旗高高飘扬。普陀区正以党建聚势,向新而行,在浩渺东海绘制一幅百亿级深蓝产业奔腾不息的高质量发展宏图。
编辑:黄楷文
版权声明:未经新华财经书面授权许可,严禁任何个人或机构以任何形式复制、引用本文内容或观点。
免责声明:新华财经(中国金融信息网)为新华社承建的国家金融信息平台。任何情况下,本平台所发布的信息均不构成投资建议。如有问题,请联系客服:400-61231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