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津市滨海新区:“四话”党建绘出渔村新图景
几年前这里还是产业单一、集体收入薄弱的“老旧渔村”,“秘诀就是‘四话’党建:日间照料话发展、街头巷尾话民意、田间池头话服务、红色广场话幸福。”
走进天津市滨海新区杨家泊镇李自沽村,2350亩水塘波光粼粼,一筐筐白对虾刚离水就被装车发往京津冀市场。村口的红色广场上,村民敲起锣鼓、晒出渔获,笑声在稻香与海风中飘扬。
谁能想到,几年前这里还是产业单一、集体收入薄弱的“老旧渔村”,“秘诀就是‘四话’党建。”驻村第一书记胡长连指着广场旁新刷的标语说,“日间照料话发展、街头巷尾话民意、田间池头话服务、红色广场话幸福。”
“日间照料”里议出大产业
午后,老年日间照料中心茶香氤氲。驻村干部把办公桌搬到这里,边给老人添茶边记录建议:虾池缺技术、品牌缺渠道、屋顶池塘缺光伏……一条条意见被梳理成十几页调研报告。
“渔光互补”方案由此诞生:水下养虾、水上发电,村集体以资源入股,企业负责运营。如今,李自沽村每年集体经济收入超过800万元,实现了村集体经济和村民收入双增长。
“街头巷尾”唠出真问题
“胡书记,我家门口那段土路一下雨就积水。”一位村民在巷口的一句建议,第二天就被写进整改清单。
驻村干部和村“两委”立下“136条群众建议、26个立行立改”军令状:硬化巷道、修建排水沟、增设充电桩……如今,雨天不再踩泥,电动车满电回家,村民们都说“话有地方说,事有专人办。
“田间池头”跑出新科技
凌晨5点,胡长连和养殖公司负责人蹲在池边,用手电筒照虾苗。
“繁育日本蟳最难的是幼体开口饵料。”胡长连通过积极协调5家相关部门、2家科研机构精准对接,为企业提供技术指导和产学研深度融合条件。去年8月,1000万尾日本蟳幼体成功出苗,突破人工繁育技术难关,“科研+企业+村庄”的产学研模式由此成型。
“红色广场”话出幸福村
走进李自沽村,随处能听到村民说变化、谈发展、话幸福。每逢收获季节,在村委会门口红色广场上,驻村干部和村两委成员围绕着幸福主题开展文化活动,让村民感受到丰收喜悦。文化生活丰富了,群众心里也更加轻松愉快,纷纷加入活动参与村庄发展建设中来。日前,反映李自沽村发展变化的摄影作品在“我们的和美乡村”—天津市乡村振兴示范村摄影大赛中荣获一等奖。
天津市委市级机关工委副书记刘丽表示,市级机关工委自2021年9月派驻帮扶干部到滨海新区杨家泊镇李自沽村帮扶以来,历经四年,先后选派两名处级干部驻村帮扶,在大家的共同努力下,于2023年底以考核验收总分第一名的成绩,高标准率先完成了天津市乡村振兴示范村创建任务。
胡长连说:“下一步,我们要把‘四话’机制做法固化成制度,让每年金秋都有新故事。”
编辑:黄楷文
版权声明:未经新华财经书面授权许可,严禁任何个人或机构以任何形式复制、引用本文内容或观点。
免责声明:新华财经(中国金融信息网)为新华社承建的国家金融信息平台。任何情况下,本平台所发布的信息均不构成投资建议。如有问题,请联系客服:400-61231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