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中经智库 > 京津冀 > 正文

京津冀:同种“一篮菜”的共赢智慧

北京日报|2024年12月06日
阅读量:

在日前召开的京津冀蔬菜产业发展会议上,许多“新”“特”农产品受到广泛青睐。有人说,餐桌上的融合,是京津冀协同最有“滋味”的成果之一。携手并肩继续编实“大菜篮子”,释放的红利终将反哺三地长远发展。

冬季,北京新发地助力乡村振兴(冀州)示范园区大棚一片绿意盎然。生产线上,分拣完毕的净菜码放整齐,即将踏上进京之路。据相关负责人介绍,京冀合作的蔬菜种植基地产销两旺,不仅丰富了首都市民的菜篮子,也拓宽了村民致富的新路子。

小小“菜篮子”,承载大民生。作为特大型城市,北京蔬菜80%靠外埠供应。而河北恰是农业强省,蔬菜播种面积广,且与北京地缘相近、农田相接。这些年,冀州等多地主动与北京新发地经营大户对接,合作发展蔬菜种植基地,形成了“企业+基地+市场”的产销模式。据统计,目前京冀合作共建的蔬菜生产基地已达150多家,河北主要“菜篮子”产品在北京市场占比达四成,诸多净菜品牌实现了“清晨田间菜、中午桌上餐”。

同种“一篮菜”如此火热,也是协同赋能的生动缩影。就现实来看,河北农业规模虽大,但农业现代化水平长期落后于生产需要,叫得响的农产品品牌并不多。直到协同战略铺开,这一被动局面才逐渐转变。两地签署农业协同框架协议,明确优势互补、资源整合的思路,一系列关于“净菜进京”的优化举措加速推进。通过在种植端把控质量、设立标准规范加工、实行直采直供等方式,吸引龙头企业、多元力量涌入布局;立足技术优势,两地农林高校成立协同创新联盟,并派驻技术员日常巡视,助力当地村民提升种植技术水平、提升净菜品质。与此同时,两地合力开通“河北净菜”进京直通车,畅通城市配送“最后一公里”,极大缩短净菜从田间到餐桌的时间……一揽子扎实举措,保了“菜篮子”,鼓了“钱袋子”,实现了互利共赢。

同种“一篮菜”的成功合作再次证明,解决问题需要立足“一盘棋”借力使力,优势互补、整合资源、携手迈进,许多难题或能找到更优解。放眼未来,京津消费市场巨大,对优质农产品需求旺盛,产业提质升级大有可为。当前,“河北净菜”品牌崭露头角,蔬菜生产标准化升级步伐加快,环京津1小时蔬菜保障基地、2小时精细果菜基地建设成就喜人。以菜为媒,以协同为发力点,现代蔬菜科技馆、农业休闲观光等新兴产业势头正劲,为区域经济注入了更大活力。

在日前召开的京津冀蔬菜产业发展会议上,许多“新”“特”农产品受到广泛青睐。有人说,餐桌上的融合,是京津冀协同最有“滋味”的成果之一。携手并肩继续编实“大菜篮子”,释放的红利终将反哺三地长远发展。

 

编辑:胡颖佳

 

声明:新华财经为新华社承建的国家金融信息平台。任何情况下,本平台所发布的信息均不构成投资建议。如有问题,请联系客服:400-6123115

新华财经声明:本文内容仅供参考,不构成投资建议。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自担。
传播矩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