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中经智库 > 数字经济 > 正文

【高端访谈·数字经济】北斗星通董事长周儒欣:赋能数字化发展 北斗产业绘就新质生产力新蓝图

新华财经|2024年04月19日
阅读量:

周儒欣介绍,从“中国的北斗”到“世界的北斗”,从“天上的北斗”到“全产业链的北斗”,我国以自主核心技术为基础的卫星导航应用已形成从基础产品、应用终端、应用系统到运营服务的完整产业链。

编者按: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加快发展数字经济,促进数字经济和实体经济深度融合,打造具有国际竞争力的数字产业集群。围绕履行国家高端智库职责,中国经济信息社数字经济研究中心深入访谈数字经济权威专家,搭建思想交流平台,助力数字经济高质量发展。

新华财经北京4月19日电(刘苏毅、蒋文) 新质生产力以科技创新为核心要素,以新型工业化为主阵地,以新促质、催新提质,是推动高质量发展的内在要求和重要着力点。北斗产业面向科技前沿、面向国计民生,着眼于国家安全和经济社会发展需要,已成为发展新质生产力的关键领域。

北京北斗星通导航技术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北斗星通”)董事长周儒欣介绍,从“中国的北斗”到“世界的北斗”,从“天上的北斗”到“全产业链的北斗”,我国以自主核心技术为基础的卫星导航应用已形成从基础产品、应用终端、应用系统到运营服务的完整产业链。

“三步走”发展战略:从“中国的北斗”到“世界的北斗”

北斗系统是我国数字经济基础设施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自立项以来,走过30年发展道路。30年风雨兼程,我国在北斗系统建设及应用产业发展方面均取得多项里程碑式突破。

“整体来看,我国北斗系统建设是按照‘三步走’的战略进行推进。”周儒欣谈到,2000年底,我国建设北斗一号系统,面向中国提供服务;2012年底,建成北斗二号系统,开始向亚太地区提供服务;2020年7月31日,北斗三号全球卫星导航系统全面建成开通,向全球提供服务。如今,北斗卫星导航系统已成为我国自主建设运行,为全球提供全天候、全天时定位、导航和授时等服务的国家重要时空基础设施。

周儒欣表示,北斗的建成,举全国之力;北斗的应用,惠民生所需。在北斗系统“三步走”战略推动下,北斗产业也逐渐实现从民用开放到“中国芯”的自主研发。如今,我国以自主核心技术为基础的卫星导航应用已形成从基础产品、应用终端、应用系统到运营服务的完整产业链。

北斗星通因北斗而生,从开拓首个民用规模化应用,到发布我国首颗具有完全自主知识产权的多频多系统高精度定位芯片,再到如今在卫星导航核心部件领域实现全产品系列、全应用领域的布局,北斗星通已成为我国北斗产业化的“时代缩影”。

布局新质生产力:构建智能位置数字底座,培育“北斗+”新模式

北斗系统以“定位”为核心,不仅赋能通信、导航、遥感等技术的一体化融合,也为未来的新技术、新服务提供时空数据支撑。随着技术演进与市场需求的提高,单一技术存在局限性和不稳定性,多项技术融合创新成为时代趋势。

北斗星通正加速构建以“云+芯”为基础的“智能位置数字底座”(iLDB)。具体来看,iLDB通过定位技术、芯片技术、智能技术、传感技术、软件技术、网络技术等的单项技术演进创新和多项技术融合创新,以芯云分布式协同工作形成满足物理时空定位、虚实世界时空对齐需求的产品、服务和技术体系,是数字经济的时空基础和重要支撑。

据周儒欣介绍,北斗星通当前的iLDB产品既面向测量测绘、交通运输、电力金融、农林牧渔等传统产业,也可以为智能穿戴、机器人、智能网联汽车等新兴产业和以低空经济等为代表的未来产业提供全天候、全场景、安全可信的按需定位能力,提供支撑全社会数字化发展的关键底座和一揽子服务解决方案。

从“天上的北斗”到“身边的北斗”,再到“全产业链的北斗”,北斗产业链和供应链中的芯片、模块、天线、板卡等核心部件已实现完全自主研发,形成完整型谱,国产芯片出货量实现超亿级规模。据周儒欣介绍,北斗星通的定位芯片已在无人机、测量测绘、户外机器人、精准农业等主要应用领域的市场占有率超过60%。欧盟航天计划机构(EUSPA)最新发布的《2024年地球观测(EO)与全球导航卫星系统(GNSS)市场报告》显示,北斗星通已成为全球十大全球导航卫星系统(GNSS)核心部件供应商之一。



编辑:江宇娟


版权声明:未经新华财经书面授权许可,严禁任何个人或机构以任何形式复制、引用本文内容或观点。

免责声明:新华财经为新华社承建的国家金融信息平台。任何情况下,本平台所发布的信息均不构成投资建议。如有问题,请联系客服:400-6123115

新华财经声明:本文内容仅供参考,不构成投资建议。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自担。
传播矩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