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中经智库 > 数字经济 > 正文

人工智能技术已在我国港口领域实现规模化应用

新华财经|2025年05月28日
阅读量:

5月27日,以“培育壮大新质生产力 推动港口科技创新和产业创新融合发展”为主题的港口科技创新大会在浙江宁波召开。会议由中国港口协会主办,中国交通报社、《港口科技》杂志社联合承办。

新华财经杭州5月28日电(曹杰、于青、胡一敏)5月27日,以“培育壮大新质生产力 推动港口科技创新和产业创新融合发展”为主题的港口科技创新大会在浙江宁波召开。与会专家表示,人工智能技术已在我国港口领域实现规模化应用,显著提升港口运营效率和服务质量。

据介绍,在上海洋山港,大型装卸作业设备即使在百公里外亦能实现智能远程操控;在山东港口青岛港,自动化码头仅需5分钟即可有序排列2.4万个标准箱;在宁波舟山港,无人集卡沿着北斗卫星导航在堆场与岸桥之间快速穿梭;在厦门港,数字孪生港口系统对港口运营精准预测与智能调控。

浙江海港集团董事长陶成波介绍,浙江海港建成全球规模领先的远控自动化设备集群港区,实现港口作业全流程自动化,能够大幅提升生产运营效率。

上海国际港务(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副总裁柳长满说,上海港依托重大项目打造行业大模型平台,研发了码头全域多场景协同多智能体系统。

在本次大会上,由上海组合港管理委员会办公室主编的《长三角智能航运发展报告(2024)》显示,我国已形成多个世界级港口群,在自动化码头建设和改造方面成果丰硕,应用规模、技术水平和装卸效率均位居国际前列,已建和在建规模均位居世界第一。

中国港口协会会长、上海国际港务(集团)董事长顾金山建议,港口企业要加大科技创新投入,建立健全研发机构,加强与高校、科研院所等合作,组建产学研用创新联合体,共同开展关键核心技术攻关,并注重成果总结,及时形成标准。

据了解,交通运输部正全力推动“人工智能+交通运输”行动,将加快出台《“人工智能+交通运输”实施意见》。交通运输部科技司创新发展处副处长赵晓辉在政策解读时介绍,人工智能是加快建设交通强国的关键动力。交通运输部将聚焦港口集疏运等典型应用场景,加大“人工智能+”试点示范密度,营造“千帆竞渡,百舸争流”的浓厚创新氛围。

据悉,港口科技创新大会由中国港口协会主办,中国交通报社、《港口科技》杂志社联合承办。

 

编辑:刘苏毅

 

版权声明:未经新华财经书面授权许可,严禁任何个人或机构以任何形式复制、引用本文内容或观点。

免责声明:新华财经为新华社承建的国家金融信息平台。任何情况下,本平台所发布的信息均不构成投资建议。如有问题,请联系客服:400-6123115

新华财经声明:本文内容仅供参考,不构成投资建议。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自担。
传播矩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