改革破题 创新为笔——无锡惠山经开区“三个一”产业集聚密码
江苏无锡惠山经济开发区升级为国家级经济技术开发区以来,实现了体制机制系统性重构,口腔医疗、新能源汽车、光电三大产业从“单点突进”逐步迈向“集群赋能”,跑出了高质量发展的加速度。
2021年6月,江苏无锡惠山经济开发区(下称“惠山经开区”)升级为国家级经济技术开发区。新坐标、新使命,在近年国家级经开区综合比拼中,惠山经开区跑出高质量发展加速度:2024年高新技术产值突破584.2亿元,技术合同成交额达24.03亿元;累计建成省级以上研发机构88家,培育出国家级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27家、高新技术企业435家;工业固废利用率达95%以上……
革故鼎新 勇闯改革深水区
国家级经开区是我国深化改革的前沿阵地,承担着扩大开放合作、促进经济发展的战略使命。面对升格后的全新使命,如何更好深化改革创新,重塑区域高质量发展竞争优势?惠山经开区一直在思考。
探索体制机制系统性重构,2021年惠山经开区开启以“管办分离、政企分离、体制创新”为核心的改革实践:逐步将90.68平方公里堰桥、长安两个街道整合为协同功能区,管委会“瘦身强体”,专注政策制定与战略规划;街道剥离经济职能,主攻民生服务;原属政府的招商、运营等职能,交由无锡惠山高科集团市场化运作。
“政府定方向不越位,街道优服务不松懈,企业抓执行不缺位。” 无锡市惠山区委常委,惠山经开区党工委书记、管委会主任孟栋如此阐释改革内核。
全域推动制度创新。惠山经开区集中精力抓发展规划、科技创新、经济管理等,推动管委会“瘦身强体”,制定实施1个体制机制改革实施意见和5个配套试行子方案,成立高质量考核、机构改革、重大项目服务、企业服务、政策兑现、融资审核6个实体专班,推行完成员额聘任制改革、薪酬体系改革、投决制度改革、议事制度改革等一系列重要改革事项。
全力推动政企分离。2023年6月,无锡惠山高科集团实体化运营,目前下设新城资产管理有限公司、开发建设有限公司、惠开置业有限公司、招商产业发展有限公司、商业运营有限公司5家子公司,与2016年成立的惠山科技金融中心共同承担开发建设、产业服务、金融赋能等职能。
“其中,招商产业发展有限公司实行市场化薪酬引入专业人才,着力招引大项目、好项目,已落地亿元以上项目103个,其中超百亿项目1个。”无锡惠山高科集团总裁蒋德璐介绍。
全面推动管办分离。惠山经开区以工业转型集聚区、堰桥街道、长安街道为主的“一区二街”新组团已然成型,管委会与街道各项事务全面厘清、街道经济职能全面划转。根据《无锡惠山经济技术开发区功能区高质量发展三年行动计划(2025-2027)》,未来将立足经济发展与社会事务管理职能相对分离的优势,促进各功能区扬长补短、以强带弱、共建共享。
产业聚变 塑强经济新引擎
四年改革探索,实现“鲲鹏迭变”的不仅是体制机制。漫步惠山经开区,“一粒牙、一颗心、一束光”的产业符号清晰可见,口腔医疗、新能源汽车、光电三大产业从“单点突进”逐步迈向“集群赋能”。数据显示,目前全区新能源产业产值突破500亿元,口腔医疗产业集群集聚上下游企业30余家、年产值突破30亿元,光电信息产业覆盖“激光器-核心部件-智能装备”等完整产业链……
——链主引领,“一粒牙”撬动一条链
“产业能不能发展起来,‘链主’企业是一个切入口。”无锡(惠山)生命科技产业园总经理陈轶钧表示。2009年,彼时的无锡(惠山)生命科技产业园开园,引进了国内较早实现口腔隐形正畸技术研发和产业化的行业龙头企业——时代天使。以时代天使为中心,惠山经开区十余载延链扩链,实现口腔医疗产业聚势聚能。
在上游,着力引进高峰医疗等口腔种植领域总部企业,积极扶持本地企业向上游材料延伸;在中游,大力建设共享制造平台,为企业发展提供精密加工、检测认证等公共服务;在下游,与连锁口腔医疗机构合作,建立临床验证基地。
政企合力、同频共振。2021年6月惠山经开区升格“国家级”之际,时代天使也成为“中国正畸第一股”挂牌港交所。“一粒牙”撬动一条链的发展格局全面打开:2022年11月,“国家口腔疾病临床医学研究中心”产学研基地落户;2024年,国内口腔正畸及解决方案龙头企业埃蒙迪医疗总部投运、国内口腔种植领域隐形冠军高峰医疗数字化种植系统研发生产基地一期投运,今年5月,国内知名线上线下一体化牙科服务商松佰牙科集团总部项目落地……
以企兴“链”,以“链”兴“群”。如今,无锡(惠山)生命科技产业园已汇聚200余家生命科技企业,不仅涵盖传统矫治、隐形矫治、人工种植、口腔修复、牙科材料与手术器械、消毒灭菌以及上下游配套产业链,还拓展至现代医疗器械、高端生物医疗、前沿精准医疗、特色康疗食品等领域,形成了多元化的产业格局。
——服务提速,“一颗心”跃动一座城
引进链主,更要留住链主。惠山经开区把营商环境放在关键位置,着力强化“用户思维”,推行“融驿站”政务服务直通车、项目全生命周期帮代办等务实举措,以营商环境之“优”促产业发展之“进”。
走进无锡星驱科技有限公司(以下简称星驱科技),新能源汽车电驱总成、电机、电控、轴齿等产品正加速生产,2024年该公司销售额超过17亿元,较2023年翻了一倍多,预计今年将达到40亿元;累计申请专利387项,其中国际发明专利43项、中国发明专利215项。
星驱科技是一家全栈式电驱部件及动力系统解决方案商,2022年1月签约落地,同年12月首款电驱动产品EDU L300正式投产,全程仅用352天,实现“当年签约、当年开工、当年封顶、当年投产、当年开票”的“惠开速度”。预计到2026年该公司电驱系统产能将超100万台,电机产能将超250万台,电控产能将超180万台。
“这是我们首个单体投资达百亿级的重大项目,从立项之初,政府项目专班就明确‘项目先行’目标,与企业保持紧密沟通,在确保安全建设达标的前提下,加快各环节的审批流程,三个月拿地、一个月‘三证齐发’,竭尽全力确保项目顺利开工。”惠山经开区产业发展促进局局长叶铭江说。
星驱科技的高速发展正是惠山经开区营商环境实力的最佳证明。大处着眼,细处着手,惠山经开区为全区项目建设护航,严把“准入、发展、兑现”三大核心关卡。在准入环节,完善项目准入分级审核制度、建立健全科学的评估和决策体系;在发展环节,建立项目服务专员制,组建高质量考核专班、稳企促产专班;在兑现环节,组件项目政策兑现审核专班,跟进审核评估。
——特色立园,“一束光”照亮新未来
特色产业园区不仅是区域经济发展的主战场,更是避免区域同质化竞争的关键举措。坚持“产业集群+特色园区”建设路径,惠山经开区依托功能区各片区产业基础、载体空间、配套资源等禀赋,围绕核心企业延展产业链上下游生态,开展特色产业差异化探索。
上能电气逆变器产能居全球前三,锐科激光万瓦光纤设备打破海外垄断,中科微精的飞秒激光实现航空叶片微孔加工国产替代……随着2024年9月宏光光电子产业基地的落地,以“激光器-核心部件-智能装备”为脉络的“一束光”产业链成为惠山经开区高端装备产业园鲜明的特色标志。
以特色产业为主攻方向,进一步划分细分领域集聚“特色”资源,目前惠山经开区已建成“高端装备、生命科技、汽车及零部件、数字信息、光伏和储能”5个特色产业园区,其中4个获评无锡市级特色专业园区,1个进入市级培育园区名单。
以高端装备产业园为例,该园区聚力打造五大片区,分别布局新材料设备和环保设备产业、智能制造产业、风电和储能等产业、工业机器人产业以及科技创新和公共服务机构五大细分方向。在智能制造产业方向,预计到2030年将形成百亿级光子制造产业集群。
据介绍,聚焦未来产业发展方向,惠山经开区还将同步推动生命健康岛、数字信息港、机器人智造园等特色园区开发建设,力争“建成一个场景,引进一批项目,带动一个产业”。
生态着墨 共画创新同心圆
2024年8月9日,第三届太湖湾院士创新大会举行,前来赴会的欧洲科学院院士施福东是欧洲科学院院士时玉舫的老朋友。与时玉舫院士创办无锡华泰创新药技术研究院一样,当天由施福东院士团队创办的创新型生物医药企业也签约落户。在惠山经开区,“院士引院士”成为佳话。
近年来,惠山经开区将“院士经济”作为创新发展的核心引擎,结合产业发展需求升级实施“惠聚英才 开创未来”等一系列聚才留才政策,通过“一事一议、特事特办”的灵活机制,吸引全球顶尖科学家扎根,实现创新资源超常规集聚:与38位中外院士深度合作,建成13家院士工作站,引育178个省级及以上人才(团队)。
引进一名院士,带来的是一个团队,集聚的是一批领军、紧缺、一线基础人才。聚力打造“一院一链一生态”创新体系,惠山经开区依托华中科技大学无锡研究院、天津大学无锡研究院等科研平台,构建“基础研究—技术攻关—成果转化”全链条生态;聚焦人工智能、数字信息等未来产业创新及场景应用需求,推动高校、企业、资本组建创新联合体“揭榜挂帅”,水熊传感依托中国科学院院士、华中科技大学校学术委员会主任丁汉带领的团队实现高精度编码器与六维力传感器的产业化,黎曼机器人依托华中科技大学无锡研究院将电堆组装效率提升5倍、核心技术“大型复杂曲面机器人加工”获机械工业技术发明特等奖……
“需求从产业中来,成果到产线上去”的闭环,离不开“一桶金”的精准扶持。依托惠山科技金融中心探索“基金+产业”融合发展,惠山经开区构建起层次分明、覆盖广泛的基金生态体系。中心一方面立足金融集聚优势以及区域企业发展情况,构建起覆盖企业全生命周期的股权投资基金体系,为企业送去“及时雨”。另一方面创新运用“园区保”、“智惠贷”、担保基金、知识产权基金等多层次债权融资工具,与股权投资相配合,形成“股权+担保+债权”长效化普惠性融资服务体系,为不同类型、不同阶段的企业“造血、输血、回血”。
目前,该中心已形成总规模超615亿元的基金矩阵,服务雷鸟创新、云印技术等科技型企业超500家,解决融资近70亿元。
不仅于此,惠山经开区还积极打响“太湖杯”国际精英创新创业大赛等赛事品牌,推动以赛引才、以赛促创;以桃会友,举办“品桃惠友·合作共赢”投资合作恳谈会、“相聚桃源·梦圆惠山”招商推介会等,加快招商引资、招才引智;飞地联动,建成硅谷协同创新中心、中英石墨烯格拉斯哥离岸孵化器、武汉光谷人才飞地等海内外创新阵地,成为链接全球资源的“创新触角”。
从人才高地、资金支持到资源对接,创新活水奔涌成潮、沃土拔青郁郁葱葱。四年来,惠山经开区地区生产总值从197亿元增至422亿元,提升11.2%;地区生产总值、规上工业产值、工业投入、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进出口总额等全区占比均突破30%。国家科技型中小企业入库数从379家增长至594家,高新技术企业从300家增长至435家,省级独角兽企业实现“零的突破”。
站在此刻回望过去,锐意改革、创新跃升的惠山经开区,在笃行实干中走出一条“三个一”产业特色发展之路。逐梦不息,而今她正以其独特的方式,向着更广阔的天地砥砺前行。(陈希希 殷晴)
编辑:于青
版权声明:未经新华财经书面授权许可,严禁任何个人或机构以任何形式复制、引用本文内容或观点。
免责声明:新华财经为新华社承建的国家金融信息平台。任何情况下,本平台所发布的信息均不构成投资建议。如有问题,请联系客服:400-61231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