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中经智库 > 数字经济 > 正文

双重喜讯!仪综所国际标准化团队再获殊荣

机械工业仪器仪表综合技术经济研究所|2025年10月09日
阅读量:

仪综所坚持科研与标准化工作有机结合,高度重视复合型人才的培养,形成一支高素质的科研与标准化专家团队,取得了一批高水平工作成果,得到行业高度认可。

2025年国际电工委员会(IEC)相关荣誉相继揭晓,机械工业仪器仪表综合技术经济研究所(以下简称“仪综所”)迎来双重喜讯——常莘东成功当选“IEC 全球青年专家领袖”,卢铁林博士荣获“IEC 1906奖”。两位专家在国际标准化工作中的创新与突破,在为中国标准化事业赢得国际认可的同时,也集中展现了仪综所在国际标准化人才培养与梯队建设方面的深厚积淀。

常莘东:青年专家突围,续写国际荣誉新篇

2025年9月19日,在印度新德里举行的第89届IEC年度大会上,中国青年专家常莘东从来自46个国家的95位青年专家中脱颖而出,成功当选“IEC全球青年专家领袖”。全球青年专家领袖是IEC专为35岁以下青年标准化工作者设立的最高荣誉,旨在表彰在国际标准化工作中展现出非凡领导力、创新思维和协作精神的青年才俊,每年3名。这也是时隔五年中国青年专家再次获此殊荣。而上一次摘得该荣誉的中国青年专家,是同样来自仪综所的汪烁。我国历年获此殊荣者仅4人,仪综所占2席,充分展现了仪综所在青年标准化人才培养领域的体系化优势。

常莘东作为IEC智能制造系统委员会/智能制造标准图开放论坛(IEC/SyC SM /OF 1)的召集人,联合德国专家共同推进ISO/IEC TR 63306智能制造标准图系列标准的制修订工作。该标准规定了智能制造标准图的维度划分及体系框架,给出了各维度(如产品、生产、供应链、服务等)下相关国际标准的分布,为系统性分析研究智能制造标准化发展提供重要基础。作为ISO和IEC多个国际标准工作组的中国专家,他还深度参与了流体流量测量、设备试运行规范及工业通信协议等领域的国际标准研制。此外,常莘东积极参与智能制造国际标准化战略研究,编写《智能制造国际标准化路线图》,并结合典型行业实践提出智能制造标准国际化推进路径,为我国智能制造国际标准化工作提供重要参考。

卢铁林:十年深耕标准研制,荣获IEC专家荣誉

“IEC 1906奖”是IEC为纪念1906年成立而设立的重要奖项,用以表彰对IEC国际电工技术标准化做出突出贡献的各国技术专家,每年评选一次。2025年,经IEC工业过程测量控制和自动化技术委员会(IEC/TC 65)提名,仪综所卢铁林博士成功荣获该奖项。

正如颁奖词所述,卢铁林博士深耕国际标准化工作十载,聚焦工业自动化产品过程与功能描述技术研究,在自动化产品数据领域多项国际标准研制中作出了重要贡献。作为IEC 61987系列标准(工业测控和自动化产品公共数据字典)的主要研制者,卢铁林博士为构建智能制造测控设备语义描述框架及建模方法、提高数据一致性和互操作性,贡献了重要的中国方案。此外,他还深度参与了 IEC 63365(数字铭牌)、IEC 61406(标识连接)、IEC 63538(生命周期事件)等多项关键国际标准的制定工作,从产品数字标识、信息模型、全生命周期管理等维度,构建支撑工业数字化与智能化转型的国际标准体系。

仪综所:坚持创新引领,厚植标准化人才队伍

仪综所坚持科研与标准化工作有机结合,高度重视复合型人才的培养,形成一支高素质的科研与标准化专家团队,取得了一批高水平工作成果,得到行业高度认可。迄今为止,仪综所已有2位专家获得“IEC全球青年专家领袖”、6位专家获得“IEC 1906奖”、2位专家获得“中国标准创新贡献奖优秀青年奖”,单位集体获得“中国标准创新贡献奖组织奖”。

在国际标准化与国际合作方面,仪综所承担了IEC/SyC SM(智能制造系统委员会)、IEC/TC 65(工业过程测量控制和自动化)、IEC/TC 66(测量、控制和实验室设备安全)、ISO/TC 30(封闭管道中流体流量的测量)等多个核心智能制造国际标准化组织的国内技术对口单位,以及中德智能制造/工业4.0标准化工作组联合秘书处单位、科技部与德国联邦教研部发起成立的中德智能制造科技创新合作联盟中方执行机构、金砖国家智能制造与机器人工作组联合组长。依托自身坚实的科研基础和广泛的国际资源,仪综所取得了一批智能制造/工业4.0标准化创新成果,组织制订40余项国际标准(已发布31项),为工业自动化和智能制造领域的国际标准化工作作出了积极贡献。

 

编辑:蒋文

 

版权声明:未经新华财经书面授权许可,严禁任何个人或机构以任何形式复制、引用本文内容或观点。

免责声明:新华财经(中国金融信息网)为新华社承建的国家金融信息平台。任何情况下,本平台所发布的信息均不构成投资建议。如有问题,请联系客服:400-6123115

传播矩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