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中经智库 > 数字经济 > 正文

中经社曹杰:我国人工智能治理政策体系为中小企业发展带来四重红利

新华财经|2025年10月22日
阅读量:

中国经济信息社经济智库事业部副总经理曹杰博士表示,我国人工智能治理的政策体系为中小企业发展带来四重红利,在战略方向、应用落地、基础支撑和风险防控等方面提供了全方位保障。

新华财经北京10月22日电(于青)人工智能作为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的重要驱动力量,正引领经济社会各领域从数字化、网络化向智能化跃升。近日,作为2025(第六届)中国互联网基础资源大会分论坛之一的“人工智能+基础资源”赋能中小企业论坛在京举行。在论坛的沙龙对话环节,中国经济信息社经济智库事业部副总经理曹杰博士表示,我国人工智能治理的政策体系为中小企业发展带来四重红利,在战略方向、应用落地、基础支撑和风险防控等方面提供了全方位保障。

CNNIC沙龙研讨.jpg

图为中国经济信息社经济智库事业部副总经理曹杰博士参与沙龙研讨

一是强化政策制度驱动,为企业提供“导航系统”。国家连续两年将“人工智能+”写入政府工作报告,并在今年出台《关于深入实施“人工智能+”行动的意见》,推动人工智能与经济社会各行业各领域广泛深度融合。中经周天数字经济智能决策系统数据显示,今年地方两会期间,已有23个省份在政府工作报告中明确部署“人工智能+”。相关政策体系为中小企业描画了从宏观方向到微观落地的“路线规划”。

二是率先开放高价值场景,为企业提供“路标矩阵”。2025世界人工智能大会暨人工智能全球治理高级别会议发表的《人工智能全球治理行动计划》呼吁,各国公共部门应成为人工智能应用和治理的引领者、示范者。政府开放场景,将极大降低企业进入“人工智能+”领域的门槛,引导企业精准切入技术商业化验证的核心路径。

三是牵引数据产业高质量发展,给企业增长空间。数据是“人工智能+”的基础,中经周天数字经济智能决策系统数据显示,目前全国共有40万家左右的数据企业,大部分为中小企业,其中约60%从事数据挖掘分析、数据安全相关业务。政府向企业开放数据应用场景,给我国处于发展初期的数据产业带来了巨大机遇。

四是把“合规”变为可变成本,为企业提供“安全护栏”。中经智库的一份研究报告显示,监管创新是地方推动“人工智能+”的重要抓手之一,北京、深圳等地正在探索监管沙盒的监管机制。对于企业而言,“合规护航+场景验证”,既划定了创新边界、降低了合规成本,又为企业预留了技术迭代的缓冲空间。

据了解,2025(第六届)中国互联网基础资源大会由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联合中国科学院计算机网络信息中心、中国互联网协会共同主办。

 

编辑:张子轩

 

版权声明:未经新华财经书面授权许可,严禁任何个人或机构以任何形式复制、引用本文内容或观点。

免责声明:新华财经(中国金融信息网)为新华社承建的国家金融信息平台。任何情况下,本平台所发布的信息均不构成投资建议。如有问题,请联系客服:400-6123115

传播矩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