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中经智库 > 数字经济 > 正文

探索数据跨境流动驱动海南自贸港数字经济发展长效路径

新华财经|2025年11月17日
阅读量:

海南自由贸易港作为新时代中国对外开放的前沿阵地,近年来积极探索数据安全有序流动的“海南方案”,为数字经济高质量发展注入动力。

在数字经济全球化纵深发展的背景下,数据跨境流动已成为国际规则竞争核心与区域经济增长新引擎。海南自由贸易港作为新时代中国对外开放的前沿阵地,以“向数图强”为战略导向,通过制度创新、基础设施升级与产业生态培育,积极探索数据安全有序流动的“海南方案”,为数字经济高质量发展注入动力。未来还需持续破解数字经济基础薄弱、政策吸引力不足、产业赋能效能不高等发展瓶颈,进一步提升在全球数字贸易中的竞争力。

一、海南自贸港数据跨境流动的实践现状

(一)信息基础设施支撑能力显著增强

信息基础设施是数据跨境流动的物理基石,海南通过多维布局构建起全方位支撑体系。国际通信网络建设成效突出,海南至香港国际海缆已建成启用,第二、第三条连接东南亚的国际海缆加速推进,正逐步形成面向全球的高速通信网络。三大运营商海口国际通信业务出入口局获批并启动建设,使海南成为全国少数集齐三大运营商国际出入口局的省份,国际数据交互能力大幅提升。数据存储与处理设施全面投产,海南国际数据中心、人工智能计算中心等一批重点项目投入使用,为数据跨境流动提供高效安全的物理载体。域名根服务器镜像节点和国家顶级域名节点全面启用,进一步增强了对大型数字中心企业的吸引力,为数据产业集聚奠定坚实基础。

(二)数据安全有序流动制度体系初步构建

安全性与合规性是数据跨境流动可持续发展的核心,海南通过立法先行、规章配套构建多层次管理体系。核心立法持续完善,颁布《海南自由贸易港数字经济促进条例》《海南自由贸易港国际数据中心发展规定》,其中《海南自由贸易港国际数据中心发展规定》是全国首个省级层面以立法形式明确国际数据中心制度的探索,为数据安全流动提供坚实法制保障。配套制度精准落地,制定《海南省数据出境安全评估申报工作指引(第二版)》《海南自由贸易港数据出境管理清单(负面清单)》等文件,其中《海南自由贸易港数据出境管理清单(负面清单)》围绕深海、种业、航天等特色产业,针对14个具体业务场景分类制定管理要求,在保障数据安全与个人信息权益的同时,有效促进数据有序流动。

(三)数据驱动产业创新模式逐步成熟

数据跨境流动的价值通过产业创新充分释放,海南形成多元化数字贸易发展格局。“来数加工”模式率先突破,海南依托儋州洋浦经济开发区全国首个“数字保税”区优势,聚焦工业数据加工等领域,构建“两头在外”的数据增值服务范式。游戏出海试点成效显著,通过出台专项政策、打造公共服务平台,已推动50多款游戏覆盖全球超100个国家和地区,与“来数加工”形成“一进一出”的创新格局。特色数据产业加速布局,博鳌乐城深耕医疗数据跨境流动,文昌国际航天城拓展遥感数据产业应用,进一步丰富数据跨境应用场景,为特色数字产品培育提供有力支撑。

(四)数据交易服务平台建设日趋完善

数据交易服务平台是数据要素市场化配置的关键载体,海南在平台建设上实现多点突破。数据要素市场化纵深推进,“海南省数据产品超市”在武汉、成都等8个城市落地分平台,累计上架产品2500余款,交易额突破11亿元,形成覆盖重点区域的服务网络。跨境数据服务创新突破,依托海南省国际数据综合服务中心,创新“合规赋能+技术落地”模式,为企业提供一站式跨境数据流通解决方案。今年3月,海南省国际数据综合服务中心助力本土科技企业“出海”首单业务成功落地,打通高效合规的跨境数据“高速路”,为海南打造国际数据要素流通枢纽提供可复制的实践范例。

二、海南自贸港数据跨境流动面临的挑战

尽管海南在数据跨境流动领域取得显著进展,但仍面临不少挑战。一是数字经济基础相对薄弱,与传统经济强省相比,海南数字产业规模偏小,数据跨境业务需求有限,难以形成规模效应,制约了数据要素价值释放。二是政策吸引力有待提升,现有数据政策在创新性与国际兼容性方面存在不足,与DEPA、CPTPP等国际高标准经贸规则对接不够充分,对国际企业的吸引力较弱。三是产业赋能效果不够显著,数据跨境流动与实体经济融合深度不足,未能形成以数据驱动为核心的新兴产业集群,特色产业的数据价值挖掘仍需深化。

三、海南自贸港数据跨境流动发展路径建议

(一)构建与国际接轨的制度体系

制度创新是数据跨境流动的核心驱动力。海南需深化制度型开放,主动对接DEPA、CPTPP等国际经贸规则,推动数据跨境流动规则与产业技术标准国际接轨,提升在国际数字贸易中的话语权。完善全生命周期制度保障,在财税、金融、贸易等领域出台针对性政策,优化数据出境安全评估流程,降低企业合规成本。强化制度创新试点,依托自贸港政策优势,探索数据跨境流动“负面清单+分级分类”管理模式,形成可复制、可推广的制度经验。

(二)强化数字基础设施协同能力

基础设施升级是数据跨境流动的物理保障。海南需加快新型基础设施布局,推进5G网络、千兆光纤宽带全覆盖,提速国际通信海缆与出入口局建设,构建高速、低延迟的国际通信网络。优化算力资源配置,依托中国移动海南国际数据中心、文昌航天超算中心等平台,提升高质量算力供给能力,打造规模化、绿色化算力服务体系。推动设施互联互通,加强与粤港澳大湾区、东南亚地区的数字基础设施对接,构建跨区域数据流通网络,强化“数字丝绸之路”战略节点功能。

(三)培育高质量数据跨境产业生态

产业生态培育是数据价值实现的关键支撑。海南应推动产业数字化转型,在农业、医疗、航天等特色领域深度挖掘数据价值,培育原创数字产品与服务。创新数字贸易模式,拓展跨境直播、数字内容出海等新型应用场景,打造集平台、企业、人才于一体的跨境数字产业集群。强化人才智力保障,通过校企合作、产教融合培养数据专业人才,出台专项政策引进国际高端人才,构建多层次人才体系。深化区域产业协同,加强与国内数字经济强省合作,吸引产业链龙头企业落户,形成优势互补、协同发展的产业生态。

(作者王敏超,系2025年秋季学期海南省委党校中青班学员)

 

编辑:谷殿清

 

版权声明:未经新华财经书面授权许可,严禁任何个人或机构以任何形式复制、引用本文内容或观点。

免责声明:新华财经(中国金融信息网)为新华社承建的国家金融信息平台。任何情况下,本平台所发布的信息均不构成投资建议。如有问题,请联系客服:400-6123115

传播矩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