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中经智库 > 文化旅游 > 正文

智库共探“苏超”常州实践:以人文经济学为核 解码城市高质量发展新路径

新华财经|2025年11月09日
阅读量:

11月9日“‘苏超’出圈 常州出彩——人文经济学的常州实践”智库座谈会在常州召开。本次座谈会由新华社中国经济信息社江苏中心和常州市委宣传部联合主办,旨在深入探寻“苏超”出圈、常州出彩背后的密码,搭建“理论与实践”对话的桥梁。

新华财经南京11月9日电(郭睿思)近日,首届“江苏省城市足球联赛”(简称“苏超”)圆满落幕。这项以足球为起点、以文化为内核、以发展为导向的群众性赛事,已成为人文经济学在江苏实践的生动样本。

11月9日,“‘苏超’出圈 常州出彩——人文经济学的常州实践”智库座谈会在常州召开。本次座谈会由新华社中国经济信息社江苏中心和常州市委宣传部联合主办,旨在深入探寻“苏超”出圈、常州出彩背后的密码,搭建“理论与实践”对话的桥梁。

图片1.png

图为“‘苏超’出圈 常州出彩——人文经济学的常州实践”智库座谈会现场

——“苏超”的常州实践,彰显“人文经济学”内核

常州在“苏超”中的出彩表现,是“人文经济学”在地方层面的成功实践与前沿探索。新华社江苏分社副社长、总编辑王圣志指出,“苏超”比赛常州出圈,这背后更是地域文化、体育激情、生活烟火与经济动能深度融合迸发出的强大能量,蕴含着深刻的人文经济学逻辑。

常州市人民政府副市长蒋鹏举表示,常州把“人民的足球、纯粹的快乐”作为主导思想,凭借对文商旅体融合及互联网情绪的精准把握,高效整合球场、文旅场和舆论场,构建从“看比赛”到“促消费”的闭环,实现“一场球带火一座城”的突围。

“苏超”是现代化人民城市建设的一道亮丽风景。江苏省城市经济研究会会长沈和指出,“苏超”的价值取向,生动诠释了现代化人民城市三大时代特征——人民性、现代性与系统性。他认为,“苏超”开启了专注于品牌范式与模式创新的中国赛事品牌建设新时代。

“苏超”IP的成功,为常州带来了显著的城市品牌效益。清华大学国家形象传播研究中心城市品牌研究室执行主任眭谦指出,文化作为软实力,其发展可借助“巧实力”,若能找到巧妙切入点,很多城市都可能创造类似“苏超”的成绩。

中国人民大学文化产业研究院副院长郭林文认为,常州以“苏超”为切口,聚焦“人文精神+产业协同”双向赋能,在赛事引流激活消费链条,文化赋能塑造产业特色,服务升级筑牢协同根基等方面亮点频现,实现从赛场热度到消费增量、从文化符号到产业动能的转化,走出人文与产业同频共振之路。

——各方协同发力,踢出“人文”好球

“苏超”的火爆,常州的出彩,是各方协同发力的成果。在座谈会圆桌讨论环节,“苏超”亲历者围绕“破局出圈——常州人文精神赋能下的城市经济高质量发展”这一主题展开讨论。

媒体与城市人文经济是一场“双向奔赴”。常州市新闻传媒中心党委书记、主任王文一介绍,“苏超”期间,常州始终秉持“胜负不是终点”的理念,主流媒体主动承接网络热梗,以生动笔触与鲜活镜头,将“苏超”与城市人文美食、产业经济、常州精神深度链接,让普通人的精彩被看见,让城市的魅力被记住。

“共情”是文旅传播与产品打造的关键密码。常州市文化广电和旅游局党组书记、局长严俊认为,唯有能与公众共情的传播,才能持续产生影响力并形成热度;唯有能满足市民游客情感情绪需求的产品,才能拥有长久的生命力。这份“共情”的实现,得益于常州以包容姿态拥抱公众,以互动姿态倾听意见,以代入感引发情感共鸣。

“苏超”的出圈是体育赛事从“竞技场”走向“城市会客厅”的生动实践。常州市体育局党组成员、副局长方静指出,常州秉持“办好人民满意赛事”的理念,精准锚定“安全放心、有温度、能融入”三大目标。通过系统性提升赛事保障能力,筑牢赛场这个“灶台”,让商业服务的“饭菜”更香;打造赛事情感连接平台,激发观众“为赛而来、为城停留”的意愿;搭建文商旅融合场景,将赛事人流转化为赋能城市发展的持久“活水”。

常州将赛事热度沉淀为深入人心、持久传播的城市口碑。常州市商务局党组成员、副局长颜萍介绍,常州将赛事票根化作解锁消费新场景的钥匙,把绿茵场打造成聚合资源的城市会客厅。巧借“苏超”东风,扩大“江南美食之都”的品牌影响力,搭建起链接世界的产业合作桥梁,让“常州智造”的硬核实力闪耀为独特的城市荣光。

本次“苏超”常州队的重要赞助商、运营方——常州市晋陵投资集团有限公司(简称:常晋集团)致力于搭建一个开放、共享的合作平台,让不同规模的企业都能在此找到参与契机,实现与城市的共同成长。常晋集团党委副书记、总经理高轶指出,集团在实践中注重两大关键:一方面,以“一诺千金”的履约精神塑造城市形象,使其成为常州营商环境最生动的名片;另一方面,通过多元化的招商合作,将“苏超”深度融入城市肌理,使之成为拉动消费增长、激活城市活力的重要载体。

“苏超”像一个熔炉,把体育赛事的热情与文商旅的匠心熔铸一体。恐龙园文化旅游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党委书记、董事长沈波介绍,恐龙园以“文商旅体”深度融合为抓手,将恐龙IP与常州城市形象深度绑定。借助赛事联动,推动流量向城市交通、住宿等多消费环节溢出,实现从景区引流到激活城市文旅引擎的转变。有效兼顾城市产业发展和文化运营,深深扎根于城市母体,打造中国文商旅体融合发展的常州样本。

“苏超”为窗,尽显常州营商活力。东哈烧烤负责人张敬宇巧用“人”作比喻,称常州拥有成长型思维,正以稳步进阶的姿态持续焕新。

常州市委常委、宣传部部长陈志良表示,“苏超”的火爆出圈,让常州的城市辨识度、知名度与美誉度实现全面跃升。在这股“泼天流量”的背后,凝聚着创造的力量、融合的力量、文化的力量。

展望“后苏超时代”,沈和认为,“苏超”变身世界级品牌还需三重动能。他建议,一是发挥综合优势,在培育人民性足球生态上增创新动能;二是坚持融合发展,在完善系统性苏超品牌上增创新动能;三是推动开放开源,在提升现代性赛事能力上增创新动能。

 

编辑:刘澄钰

 

版权声明:未经新华财经书面授权许可,严禁任何个人或机构以任何形式复制、引用本文内容或观点。

免责声明:新华财经(中国金融信息网)为新华社承建的国家金融信息平台。任何情况下,本平台所发布的信息均不构成投资建议。如有问题,请联系客服:400-6123115

传播矩阵